一、毕业生的规模及结构分布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2013届有毕业生2330人,分布在6个二级学院,其中经济管理学院648人,机械工程学院573人,信息工程学院303人,设计艺术学院429人,农林科技学院42人,公共课部319人。如下图所示:
学 院 |
人数 |
比 率 |
经济管理学院 |
648 |
27.81% |
机械工程学院 |
573 |
24.59% |
设计艺术学院 |
429 |
18.41% |
公共课部 |
319 |
13.69% |
信息工程学院 |
303 |
13.00% |
农林科技学院 |
58 |
2.49% |
表1-1 2013届毕业生院系分布
二、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1、毕业生的性别分布
我校2013届毕业生中,男生129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5.36%,女生104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4.64%。
2、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
我校2013届毕业生来源于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布较广但不均衡,其中湖南省生源人数为1793人,占76.95%;外省生源比较多的省份有贵州省97人,占4.16%;河南省80人,占3.43%;山西省64人,占2.75%。详见下图所示:
图1-2 2013届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
三、就业率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学校组织专门力量,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电话、短信、QQ、邮件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我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21%。
1、截止2013年12月31日各专业就业率情况
学院 |
专业 |
人数 |
就业 人数 |
就业率 |
农林科技学院 |
园林技术 |
42 |
41 |
97.62% |
水产养殖技术 |
16 |
16 |
100.00% |
|
机电工程学院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90 |
89 |
98.89%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344 |
343 |
99.71% |
|
汽车检测与维修 |
139 |
138 |
99.28% |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52 |
147 |
96.71%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59 |
58 |
98.31% |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11 |
11 |
100.00% |
|
软件技术 |
81 |
80 |
98.77% |
|
经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370 |
357 |
96.49% |
市场营销 |
70 |
70 |
100.00% |
|
物流管理 |
168 |
152 |
90.48% |
|
酒店管理 |
40 |
40 |
100.00% |
|
公共课部 |
行政管理 |
111 |
106 |
95.50% |
商务英语 |
98 |
95 |
96.94% |
|
文秘 |
69 |
67 |
97.10% |
|
法律事务 |
41 |
35 |
85.37% |
|
设计艺术学院 |
电脑艺术设计 |
109 |
105 |
96.33% |
影视多媒体技术 |
55 |
54 |
98.18%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265 |
261 |
98.49% |
|
合计 |
|
2330 |
2265 |
97.21% |
表1-3 2013届分院系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2、毕业生就业流向
学校2013届毕业生2330人,其中,传统就业9人,占0.39%;灵活就业2213人,占94.98%;继续深造5人,占0.21%;自主创业32人,占1.37%;自由职业6人,占0.26%;另有65人暂未就业,占2.79%。
四、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机构健全
建立了学校领导主抓就业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校长管天球教授任组长,其他校级领导任副组长,招就处、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的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校长对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负总责,各二级学院院长负具体责任。各二级学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本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2、拓展就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
一是积极争取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确定我校为定点培养培训基地。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多途径拓展就业市场,积极推荐毕业生。每年学校分2个小组由院领导带队去省外、省内考察用人单位洽谈校企合作,与有多年合作的用人单位还签订了顶岗实习或校企合作协议并予以挂牌(如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英业达科技集团、上海广达电脑制造城、富士康科技集团、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蓝思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了进一步强化与用人单位联系,还专门邀请了用人单位来学校参加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充分利用校友会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聘请有关人员担任学校就业工作联络员,有重点地与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长沙拜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蓝思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伟创力科技有限公司、TCL通讯电子(惠州)有限公司、上海英业达科技集团、上海广达电脑公司、重庆广达电脑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关系,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省内长沙及各市州就业为主体,以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为辅的就业格局。
3、“六业相互贯通”创新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学校提出了“产学研用相融”和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六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台了《关于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六业贯通”人才培养,学业是关键,行业、产业、企业是平台,就业是导向,创业是目标。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程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另外,学校对创业的毕业生给予场地和资金的支持。例如,农林专业的学生,学校给每个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每人发放5000元的创业资金以及1亩水面。2013届水产专业毕业生张德福就是一个创业典型,第一年纯收入3万多元,现年纯收入20万左右。
4、认真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
为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参加学校每年大型供需见面会及各种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签约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一是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学校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二是向用人单位发函,收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三是派人参加各种就业协调会,获取就业信息;四是由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带队,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种供需见面会,收集就业信息;五是派人走访全国各大人才市场,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六是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推荐工作;七是通过与校友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八是充分发挥就业网络的功能,为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服务的平台。学校先后派人到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天津、重庆等地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情况,广邀用人单位来校招聘。2013年有170余家用人单位来校参加大型供需见面会、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085个,就业岗位数超过毕业生人数的一倍以上。另外,2013年11月学校与省人社厅及深圳市人社局合作,在校举办了一场泛珠三角企业招聘会,共有35家来自深圳不同行业的企业参会,学生与企业反应效果较好因供需见面会举办较成功,会后并与我校签订协议,每年11月份都来我校选择一批优秀学生到深圳就业。常德电视台、《常德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对学校进行了采访报道。
5、招聘信息发布和平台建设
学校不断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了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网上信息系统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双选活动,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服务。积极组织毕业生加入全省、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建立健全了就业工作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网上就业工作系统,巩固和拓展了毕业生网上就业市场;对网站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对内容信息严格把关、及时更新。让广大毕业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信息,更直接、更经济地获取就业信息。确保信息的可靠性、时效性,防止学生上当受骗。2013年,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向毕业生共发布招聘信息257条,提供就业岗位5123个。
6、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
学校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就业的重要渠道,每年根据国家政策在毕业生中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动员报告、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营造到基层工作光荣、到艰苦岗位工作可敬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毕业生基层就业,积极宣传国家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优惠政策,促进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服务项目”、“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 动员毕业生应征入伍,献身国防建设等,实现毕业生多渠道顺利就业。
7、就业帮扶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湖南省教育厅有关加强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办法》。帮扶对象由二级学院进行摸底上报,招就处核实后,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从校长、党委书记等校级领导到二级学院院长,各处室负责人,每人负责一至两名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对没有落实岗位的毕业生,由班辅导员负责接到学校并资助400元/月生活费,直到落实为止。
8、就业手续办理
(1)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
a、落实了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统一使用省教育厅印制的《就业协议书》(一式四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是学院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的依据,在正式毕业前,不得与第二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b、需要派遣至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务必将《就业协议书》于5月31日前交所在学院,6月2日前由各系汇总到招生就业处。招就处将按学生所提交的《就业协议书》编制就业方案。未提交《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将根据毕业生自身意愿派回生源地。
c、毕业生应在学院规定时间内领取报到证与毕业证,并按报到证上的时间到用人单位报到。过期未领或报到的,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
(2)毕业生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毕业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程序,明确人员,落实责任。
各系须在每年6月中下旬认真清理毕业生档案,仔细核对档案材料,将入学档案材料(高中、高考材料)、组织材料(党、团组织材料)、就业报到证、学习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奖惩材料、体检材料等整理归档,并于6月底前与教务处档案管理中心交接。
教务处档案管理中心人员应对各系送交的档案材料应及时进行核对和分类整理,并按就业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将档案安全转递至相关单位。对暂时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根据毕业生本人意愿,将其档案免费存放在学生档案室两年,两年后仍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则将其档案转递到生源所在地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二○一四年十月